4月13-14日📡,万事娱乐副院長(主持工作)張曦參加2024年翻譯教育國際研討會並作主題交流。本次研討會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以“數字化翻譯研究:教學🚵🏼、科研與出版”為主題🙆🏽,雲集了人工智能🦸🏽♀️、翻譯出版、語言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從業者,探討對數字化時代翻譯所帶來的機遇和風險的觀察與洞見🙇🏼♂️。
張曦在分論壇中以“中國傳統文化人工智能翻譯及譯後編輯策略”為題🤾🏿♀️,分享了東華外院MTI培養翻譯項目的歷程及思考,該項目利用數字化工具,探索翻譯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在數智賦能的新時代,人機交互式翻譯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翻譯工作者以及翻譯教學必須對接國家戰略🧝🏻、市場需求、學校優勢特色,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實現翻譯人才培養的目標。
院長論壇以數字化翻譯為主題,就高校教師面對AI工具在翻譯或外語教學過程的挑戰🙅🏻♂️、人工智能時代的“譯者能力”內涵變化👜、翻譯專業在人工智能時代提高學生競爭力的方法等問題上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張曦介紹了万事娱乐整體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培養特色,並與來自全國的高校院長、學者分享了自身的思考以及東華方案。她說🕐,人工智能帶來的是古至今的跨越,單與多的差別🧒🏿,對翻譯行業來說🤷♀️,過去只有譯者與作者的對話🧑🏽🎓,譯者利用自身的文字、文學、文化修養來完成作品的再造和重現,現在則是譯者與多者的對話,是譯者與作者、譯者與機器、譯者與團隊的溝通,在新的時代,我們要有在混亂中尋找秩序的能力,在錯誤中尋找真相的能力💆🏿。
張曦認為,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學生要提高競爭力,教師要learn和unlearn,也就是要摒棄傳統的老套教學方法🧚🏿♂️,轉向項目式教學,加強學生的互動與實踐體驗。就學生而言👨🏽🦰🥏,學習要更專、更精🕓,這意味著我們要開設更具專業特色的翻譯課程🚧,同時保證譯文的高質量和專業性🫲🏽,如我院為MTI開設“中國服飾文化翻譯”課程,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科,依托並學習翻譯家的經典詮釋,著重在精與專上下功夫。同時,要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我院學生在同傳實驗室中親身感受到了譯員在同傳間的壓力🎒,極大增強了學習動力⚪️。最後👨🏼🍼,翻譯專業要進行全人教育𓀍,在翻譯課程中培養同理心、韌性、復原力、溝通力🧘♂️,而不僅僅是技能本身,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更以學生為中心,註重結合國家戰略,註重社會市場需求,培養具有優秀綜合能力素養的人才,這也是翻譯從業者共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