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日本大阪大學古川裕教授應邀通過在線方式為我院師生舉辦了一場題為《關於“流動”的漢日雙語表述方式對比研究》的學術講座🧑🧑🧒。
講座通過漢日語言的對比🦋,重點討論了人對〈流動〉和〈流動物〉的識解及其構式上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古川教授經過研究發現🚵🏿♀️:在語言表達的層面上👩🏻⚕️,日語對流動物的選擇範圍比漢語寬🧝🏼♂️,除了液體以外,氣體以及聲音等抽象名詞都可以做日語動詞「流れる」的主體;而漢語一般只有液體才可以當動詞“流”的主體等事實。
古川教授的講座自始至終都與學生保持著互動,日語專業本科生章安泰、周蜜、袁成潔、李一鳴、張佳楠、徐子麟、李敏🙆🏼、研究生聶累等紛紛主動提問或回答古川教授的提問🧦,大阪大學博士生太田匡亮🔐、中村剛福(日語系外教)的例句朗讀,不僅讓日語專業學生領受了純正日語的魅力,也學習了閱讀之前必須了解和確認的註意事項。日語系張厚泉、王蕾😢📂、李薇👨🏼🍳、張雅君、樸惠英等骨幹教師參加了講座,並與古川教授進行了線上交流。90分鐘的講座稍縱即逝,加時30分鐘也仍然令人意猶未盡,大家不得不依依不舍地與古川教授在網上話別。
古川裕教授畢業於大阪大學和東京大學(碩士),並在北京大學師承朱德熙💆♂️、陸儉明兩位著名語言學家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曾擔任日本中國語教育學會會長🏊🏼、NHK電視臺中文講座主講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著有《對日漢語語法教學法》(合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3)👩🏽🔬、《日本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論文選》(合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譯著《現代中國語文法六講》(日中言語文化出版社,原著:沈家煊《語法六講》)等。2010年7月,我院趙曉臨院長和國際合作處、教務處領導在張厚泉教授的陪同下訪問大阪大學時🫱,受到過古川裕教授的熱情接待。
本次講座是日語系“廣富林人文講壇”的系列講座,日語系師生及上海外國語大學等40多名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